“石油红”工装、小麦色皮肤、头发简单盘在脑后,说起话来声音柔和,眼神却透露着坚毅。7月28日,记者跟随“我们的盛会”中央主流媒体调研行采访团,来到了位于黑龙江大庆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“刘丽工作室”,见到了这位累计创造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,创效1.2亿元的全国劳动模范。
刘丽,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大师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三八红旗手、黑龙江省首席技师,现任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。她的工作室从两名采油工起家,逐渐扩大到涵盖35个工种、12个分会531名成员的“创效集团军”,培养出技能骨干1.6万余人次,获国家专利174项,推广成果5000余件,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。
这位全国劳动模范,是如何从一位普通的一线女工,成长为“创效集团军”的领衔人的?刘丽坦言,这和她对生产中每个问题“揪住不放、钻透研透”的韧劲有关。
盘根盒是石油钻井作业中用于密封的关键设备,主要作用是防止石油泄漏,同时保护设备免受外界杂质侵入。在采油实践中,刘丽发现需要经常更换的盘根盒密封圈,在拆卸的时候非常困难。“换一次密封圈要40分钟,油污糊在脸上,有时连工服都会被洇透。”
发现了这一生产过程中的难题,刘丽便一心想着改良研究。“那段时间,盘根盒、密封圈每天在我脑海里打转。”一次涂口红旋出膏体的瞬间,刘丽突然得到启发——可以让密封圈像口红一样旋出来。不久后,刘丽就根据此理念设计出了新型“上下可调式”盘根盒。
之后的20多年,“上下可调式”盘根盒先后进行了200多次现场试验、五代改进,最终更换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,还使每口井日节电11度,工友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。
“我们平时不叫她师傅,而是叫刘姐。”刘丽的徒弟解小涵告诉记者,整个工作室团队氛围特别融洽。“工作室的成立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,我从以前自己学习到现在和工作室的‘战友’们互相学习,创新的视野也会大大拓宽。”刘丽说。
在刘丽的示范带动下,工作室有6人成为技能专家,67人被聘为高级技师、技师,135人被评为技术能手,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,获国家专利174项。
工作室步入正轨后,刘丽及其团队的工作重心也从“被动解决问题”变为了“主动寻找问题”。“我们现在经常去一线‘巡诊’、举办难题征集和下基层等活动,现在,我们已经把‘主动攻克难题’作为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。”
据了解,“刘丽工作室”先后被命名为中石油技能专家工作室、黑龙江省劳模创新工作室、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工作室、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黑龙江省首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、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,获得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、入选“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”。
谈及未来,刘丽表示,自己没有什么大愿望,目前唯一想做的就是“把手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,把徒弟们都培养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石油人。”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秦亦姝)
嗨牛配资-嗨牛配资官网-配资知识网站-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