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定二年(1209)的一天,84岁的陆游自入秋后便受时气所感,罹患膈疾(一种食不下咽的疾病),直到这一天才小有起色。健康状况的变化,兼以时气的迁移,都成了诗兴最好的助推剂。陆游一口气写了八首小诗,系名《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》,详细记录了这些时日的生活。在这组诗里,诗人吃着清粥小菜,喝着盈尊绿酒,伴着半窗竹影,抄着闲淡小诗。家仆和侍童都贪睡,伴着半窗竹影半梦半醒,唯有诗人自己抱着贪暖的狸奴,在这点滴的生活余味中,恍然连少年时“大冠长剑”的梦想也成了痴梦一场(要识放翁真受用,大冠长剑只成痴)。
这个惹得陆游诗性大发的日子,就是寒露。作为秋日的倒数第二个节气,秋意至此已算是极盛。陆游在诗中感慨,自己生病至寒露才小愈,实在错过了太多秋日的景色(穷销壮岁功名志,病过新秋赏咏时)。幸而,陆游终究还是在寒露前有所好转,没有错过人生中最后之秋。那么,就让我们从嘉定二年的这个秋日开始,探寻寒露独有的秋日风景吧。
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
寒露,一年中第四个以气候现象命名的节气,也是第二个以“结露”命名的节气。正如春季有两个以“雨”命名的节气一样,秋季也有两个以“露”命名的节气——白露、寒露。虽然都得名于结露现象,但其背后反映的气候态势与驱动力不尽相同。白露时节,北半球日照减弱,但气候总体上仍受暖湿气团控制,其结露形成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加大。寒露时,来自西伯利亚等地的干冷空气团开始频繁南下,实力强劲,成为天气舞台的“主角”,带来的不再是夜间的短暂降温,而是彻底压低整个地区的气温基础,使得夜间气温更低,露水寒彻入骨,故得名“寒露”。白露的“露”,只是气温下降的小小预警;寒露的“露”,则正是北方冷空气开始占据主导的宣告。寒露是一年中第一个以“寒”命名的节气,正缘于此。
虽然名字已经带上“寒”字,但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,寒露的“寒”是比较舒适的。北方地区暑气的湿沉被一扫而空,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,气温恰到好处地转凉,白日里阳光和煦,真正当得起“秋高气爽”的赞誉,正是外出登高、赏尽层林尽染的绝佳时机。南方的“寒”更是酷暑中人们的救命稻草,许多地方气温的回落才算成了定势。除了部分极北地区或西北内陆地区已经大雪纷飞,总体来看,寒露正是一个秋味正浓、适宜赏秋的好时节。
寒露赏秋,首先要赏的是菊花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寒露时“三候菊有黄华”,即言此时正是菊花开得正盛的时候。作为菊花忠实粉丝的陶渊明,乘着酒兴,写下“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。泛此忘忧物,远我遗世情”。菊花沾着晨露,更别有一番风情。由于菊花已成为寒露节气的象征,许多寒露习俗也多与菊花相关,比如饮菊花酒。以菊花就食,最早可见屈原的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;以菊花酿酒,则在汉人所著《西京杂记》中有记载:“菊花舒时,并采茎叶,杂黍为酿之,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,就饮焉,故谓之菊花酒。”汉时宫廷中引用菊花酒,是为了祈求长寿,至魏晋时,由于饮酒之风的盛行兼以对菊审美的建立,饮用菊花酒迅速成为士人群体中的高雅风气,并很快风靡民间。清人《调鼎集》载有菊花酒的制作方法:“十月取甘菊花(去蒂)二斤,择净,人醅搅匀,次早榨,其味清冽。凡一切有香花之酒,花如桂花、兰花、蔷薇花皆可做为。”
寒露赏秋,第二赏的要数红叶。红叶的绚烂是寒露节气独特的自然魔法。随着日照时间缩短、昼夜温差显着增大,叶片中的叶绿素会加速分解,而原本被其掩盖的类胡萝卜素(黄色、橙色)便显现出来。更重要的是,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合成与积累,这种色素在酸性细胞液中会呈现鲜艳的红色。因此,寒露时节恰到好处的低温与秋阳共同催生了这一年中最浓烈、最壮观的红色盛宴。北京的寒露习俗,少不了香山赏红叶一项。在诗文中,“红叶”往往与代表菊花的“黄花”一起,成为秋景的代表。宋代晏几道的“红叶黄花秋意晚,千里念行客”,元代张可久的“雁啼红叶天,人醉黄花地”,卢挚的“题红叶清流御沟,赏黄花人醉歌楼”,都是对“红叶黄花”这一景致的描绘。这一绝佳的色彩搭配,不再是春日娇嫩的点染,也不是夏日恣意的铺陈,而是经历风霜后生命力的最后一次、也是最辉煌的一次迸发,是季节交响乐中最华彩的乐章。
寒露赏秋,第三赏的是蟋蟀。蟋蟀,又称蛐蛐、促织,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昆虫。《诗经·唐风》有载:“蟋蟀在堂,岁聿其莫。”即当蟋蟀进入家中时,一年就接近尾声了。斗蛐蛐在我国也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博戏,自唐开始,至宋发展壮大。姜夔《齐天乐·庾郎先自吟愁赋》的小序中便记载:“蟋蟀,中都呼为促织,善斗。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,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。”即当时善斗的蟋蟀,价格能达到二三十万钱一只,还需要用象牙雕刻的笼子来蓄养。而斗蛐蛐这项活动,一般都集中在寒露之前。一旦过了寒露,昆虫便逐渐失去生气,蟋蟀也不例外,其活力和战斗力都会下降。清人所著《花镜》中,便明确说“促织……若过寒露后,便无所用之矣”。
寒露赏秋,第四赏的是瓜果。杜甫的《解闷十二首》中有“翠瓜碧李沈玉甃,赤梨葡萄寒露成”之句,短短一联便列举了翠瓜、碧李、赤梨、葡萄四种果品,可见早在唐代,寒露时节能吃到的水果就已十分丰富。除此之外,寒露时还有柿子、柚子、山楂、石榴等水果纷纷上市,保证让你目不暇接。《时病论》提出“秋伤于燥”,寒露时节气温骤降,空气湿度明显减小,人体最易感受燥邪,出现口鼻干燥、皮肤干涩等不适。因此,多吃当令水果便是极佳的选择。这些自然馈赠不仅美味,更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水分与多种维生素,生津止渴,润肺清肠,可以有效缓解“秋燥”带来的种种不适。
寒露零而不吾凄
当然,农业社会的劳动者要想在寒露时悠闲自在地赏红叶黄花、品美酒佳果,首先得完成节气必有的农事劳作。《齐民四术》记载,寒露时的主要农业活动有“刈晚稻。拔稗。收脂麻、大豆。种油菜。收柏子。收荷叶,种豌豆、蚕豆”。除了油菜和豌豆以外,都是收获一年劳动成果的工作。据《农学合编》“夏至节后十日种,寒露节后刈,为晚稻”可知,寒露时收获的为夏至日时播种的稻谷。
作为观赏植物的草木花卉,在寒露时同样需要精细的打理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。明人高濂在《燕闲清赏笺》中详细介绍了兰花养殖的注意事项。高濂指出,草木生长其实是由人的心意而定(草木之生长,亦犹人焉)。一盆兰花,如果主人照料得宜,很快就能长满一盆。此时若要分盆,给兰花创造更宽裕的生存空间,就必须格外注意分盆的时间。高濂认为,最合适的时候在“寒露之后,立冬以前”,因为此时植物的能量不再提供给茎叶生长,而是向根处积聚,其枝叶也已生长成熟(盖取万物得归根之时,而其叶则苍,根则老故也)。即便如此,对待兰花仍需谨慎。高濂曾因顾惜花盆,选择将兰花挖出后分盆,结果即使已经十分小心,还是伤到了兰花的根系,养了三年,兰花依旧没什么生气(犹至困踣于今)。从此之后,高濂给兰花分盆,都会毫不吝惜地先将花盆打碎。
对高濂来说,看着那一盆“困踣”的兰花,或许依稀也能见到自己的影子。据屠隆为其《遵生八笺》所撰的序文,高濂幼时便曾与这盆兰花一般,“少婴羸疾,有忧生之嗟”,因为生病身体孱弱,甚至有自己是否长命的担忧。但这样的先天状况,并没有使高濂成长为一个自怨自艾、伤春悲秋的人。相反,他选择了更加努力地生活。终其一生,高濂都在学着如何精心地照料自己。在身体上,高濂“交游湖海,咨访道术,多综霞编云笈,秘典禁方”,广泛搜寻养生秘方,并将其总结整理为《遵生八笺》,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;在精神上,他“家世藏书,资其淹博”,甚至提出了一整套辨别宋刻本的理论,还总结了图书保存防蠹的方法,为许多医书的保存和版本辨别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在已然预见的如秋风萧瑟的人生里,高濂偏偏靠自己的努力,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。
更可贵的是,高濂重视养生,却不把人生过成乏味的机械运转。或许你并不认识高濂,但你一定听说过他所写的《玉簪记》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四回中,贾母批驳完才子佳人故事的陈腐旧套后,回忆自己的少年往事,便言史府也曾有一班小戏:“偏有一个弹琴的,凑了《西厢记》的《听琴》,《玉簪记》的《琴挑》,《续琵琶》的《胡笳十八拍》,竟成真的了。”能被《红楼梦》作为戏目代表收录,足可见《玉簪记》在明清时的知名度——是的,除了是养生家、藏书家之外,高濂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剧作家。
但这依旧不是高濂人生的全部。在《遵生八笺》中,他的研究涉及“居室运用,游具品物,宝玩古器,书画香草花木之类”诸多方面,且有独到的、自成一家的见解。在《清修妙论笺》中,他畅议论释、道高论;在《四时调摄笺》中,他阐发顺应阴阳节序之法;在《起居安乐笺》中,他探讨日常的养生智慧;在《延年却病笺》中,他传授疾病治疗的良方;在《饮馔服食笺》中,他记录如何越吃越健康;在《燕闲清赏笺》中,他品鉴赏玩器物……如此点点滴滴,记录的不是高濂的学识,更多是他对生活中闲情雅趣的珍视。
除了高濂以外,冯梦祯、汤显祖等文人各显其能,潜心经营着自己的日常生活。他们所生活的嘉隆万年间,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。高濂身后,大明王朝不可遏制的衰败亦如寒冬一般倾轧下来。高濂、冯梦祯、汤显祖,都曾在京官,切身感受过政权中心的风暴。但在无法改变的世事面前,他们还是在琐碎的四季三餐间找到了灵魂归处,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。
在刘伯温所著《郁离子》中,曾描述一棵庇护了逃难越人的大树,“骄阳赫而不吾灼,寒露零而不吾凄”。学会发掘生活中的小美好,你自会成为寒露时节庇护自己的那棵大树。
一滴寒露,折射出的是时节流转的微光,也是人间百态的静观。寒露之“寒”,并非万物凋敝的前奏,而是生命转入沉潜与内省的信号。时节虽有寒暖,人生亦有顺逆,但若能如欣赏寒露一般,在一箪食、一瓢饮中,找到自愈和自得的温度,相信你我亦能如古贤一般,静观四时,心生欢喜。
参考文献:
汉刘歆撰晋葛洪.西京杂记[M].北京:中国书店,2019.09.
吴继传.中国斗蟋[M].北京:华文出版社,1994:2
[清] 鄂尔泰等奉敕撰, [清] 弘昼等纂修.授时通考[M].中华书局,1956年10月.
(清) 陈淏着;伊钦恒校注.花镜[M].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,2021.09.
(明) 刘基着;张宏敏,曾孔方笺校.郁离子[M].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9.12.
嗨牛配资-嗨牛配资官网-配资知识网站-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